教师招聘考试_编制考试_资格证考试【宿迁华晨教师培训招聘网】
【教师编制考试】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教师编制考试】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

1、定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2、实质:

①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②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③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3、态度的结构

①认知成分、②情感成分、③行为成分

(二)品德

1、定义: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实质:

①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是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3、心理结构:

①道德认识——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②道德情感——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道德情感 ③道德行为——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技能、习惯)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1、相同点:实质相同、结构一致

2、区别:

①范围不同:态度大;品德小。
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态度有五种水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品德是价值观念性格化时的稳定态度.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1、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 瑞士) ①10岁以前,他律道德 ②10岁以后,自律道德
2、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 美国 三水平六阶段:

①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②习俗水平: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③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②自我意识增强 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一)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依从 →认同 →内化

(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1、外部条件(家庭的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个体其他因素)

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选择阶段→赞赏阶段→行动






5、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热点内容
  • 热门2
  • 热门1
    
    教师招聘考试_编制考试_资格证考试【宿迁华晨教师培训招聘网】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教师招聘考试_编制考试_资格证考试【宿迁华晨教师培训招聘网】

    CopyRight(C) 2012-2018 华晨教师培训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01619号-2
    交流QQ群:124580397 
    展开

    教师招聘考试_编制考试_资格证考试【宿迁华晨教师培训招聘网】

    • QQ在线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QQ群124580397
    关闭